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開了好久的車,一度以為是不是迷路錯過了,
總算看到塔克蘇里曼Takht-e Soleymān (تختسلیمان)遺址出現在路的盡頭,
綿延的山谷零星分佈著低矮的泥磚的民居,
羊咩咩和驢子在距今超過二千五百年歷史的遺址旁低頭啃著草,
距今超過二千五百年歷史的塔克蘇里曼,位在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
居高臨下的要塞,字面上的意思為”所羅門王的寶座”(the Throne of Solomon) 。
根據傳說,所羅門王曾經將怪獸囚禁在此地100米深的火山口附近,
一個稱為所羅門王監獄(Zendan-e Soleyman) 的地方;
另一個火山口本身有天然泉水,據說所羅門王在此建造了一個池塘,直到今天都還存在著。
然而所羅門王屬於猶太(閃族語系)民族,這樣的傳說的形成應該是在伊期蘭征服波斯以後,
西元第四世紀時曾提及查拉圖斯持拉和耶穌的亞美尼亞手搞、以及伊斯蘭時期許多歷史學家都曾提及這裏。
自古以來,波斯人視水和火為世界的組成元素,火,是可見世界和不可見神祇的神聖使者;
水,是所有生命之源,塔克蘇里曼即為同時具有水與火二項元素的的一個地方。
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起源於距今約西元前7世紀或更早的先知查拉圖斯持拉(Zarathustra),
對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性,至今在伊朗、中亞和印度地區仍有拜火教信徒。
這個宗教的特點在於它的一神論觀點 – 阿胡拉馬茲達 (Ahuramazda)、善與惡的衝突。
阿胡拉馬茲達在阿契美尼德時期是主要信仰,當時沒有任何神殿舉行崇拜儀式,
拜火儀式的舉行都在開放式的火祭壇,隨著新民族主義的復興,
薩珊王朝(Sasanian)將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俗稱的拜火教定為國教後開始興建拜火廟。
薩珊王朝時期亦信奉Anahita女神,與水有關的大地之神,
塔克蘇里曼的Anahita水神廟即是薩珊王朝時期所建。
塔克蘇里曼遺址位於伊朗的西北邊的火山區,遺址主要包括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聖所,
部份在伊兒汗國(Ilkhanid,13世紀)期間曾重建、以及薩珊王朝(Sasanian,第6至第7世紀)時期
獻給Anahita的神廟,此地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
神廟和宮殿的設計佈局對伊斯蘭建築設計有強烈的影響!
2003年塔克蘇里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瑣羅亞斯德教的聖所是塔克蘇里曼最重要之處,此處亦是古老信仰的見證,遠遠早於拜火教或聖經人物和傳說,
距離塔克蘇里曼以西約3公里的圓錐形古火山 -- Zendan-e Soleyman,火山本身是中空的,
80米深的山洞在遠古時期曾充滿泉水,週圍的山頂上有則分佈許多可追溯至西元前一千年的神廟神社遺跡。
註:
所羅門王是以色列王國的第三任君主,也是北方以色列國和南方猶大王國分裂前最後一位君主。
根據聖經記載,所羅門王是耶路撒冷第一聖城的建造者,並擁有超凡的智慧,
因此也成為後世許多文獻和傳說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