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起最近一部與伊朗有關的電影,我想很多人應該第一個會想到的
是由班.艾佛列克自導自演的"亞果出任務"吧!
阿米貓不是專業影評,但也必需承認這是一部娛樂性十足的電影,劇情節奏從頭至尾都十分緊湊,
這部電影囊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及第70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殊榮;
亞果出任務雖說是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既然搬上大螢幕,
適度的調整增添電影可看性的元素也是可以預期的。
除此之外,我們對於伊朗自身出品的電影,可以說是很陌生;
近年來,伊朗電影屢屢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引發了東西方社會對伊朗這個地區的社會及文化上的深層思考。
<導演,請選我> 一支電影劇組為一部伊朗-加拿大合作拍攝的影片找到一名青少年擔綱主角,最後是否能如願勝出...
伊朗電影與眾不同
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直接或間接的排除了西方文化的侵入與影響:
時至今日,伊朗仍對電影電視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作為一個政教合一以教領政的伊斯蘭國家,
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對電影的形式和內容有著強大的制約作用。
嚴格的審查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1. 審查劇本,劇本通過後由導演提報演員和劇組人員名單;
2. 申請拍攝許可;
3. 拍攝完成後的樣片再送審-影片通過、 修改或禁播;
4. 順利過關後,導演、製片人申報螢幕許可;影片將被分為A、 B、 C三級,
來決定電影發行的管道和宣傳方式。
列為A級的影片可以在國家電視台上播放廣告,獲得戲院和檔期上的全力支持;
如果是列為C級的電影則不能電視廣告,放映的戲院數量相對較少,
放映的時間基本集中在沒有觀眾的"垃圾時間"。
電影事業在1979年革命後一度陷入中斷,外國電影也遭禁播,
其後伊朗政府倡導伊斯蘭的、 反帝國主義式的電影創作,
伊朗的電影產業開始復甦,但電影創作者則需要在拍攝的過程中,
將各類影片或相關資訊送交伊斯蘭文化指導部的伊斯蘭宗教審查委員會接受檢查。
最終能過通過層層檢查而上映的電影,基本上已經把未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的、
疑似敗壞伊斯蘭政府形象的、有警察或軍隊存在的片斷刪得乾乾淨淨;
伊朗本土電影尚復如此,就不難想像外國電影的下場會是如何,
據說"史密斯任務"這部電影在經歷了審查手術後,女主角安吉麗納.裘莉的全身鏡頭全被刪除,
僅留半身和臉部特寫;服裝穿著不宜者則是全數塗成黑色T恤,
其修片後製技術之精良,不是看過原版的根本看不出其中破綻!
<第十天的夜晚 >海珊政權下台後,Maryam加入紅十字會來到伊拉克尋找失散多年的妹妹,為了能讓重病的母親能在死前見上一面...
審查制度為伊朗電影設下許多禁忌,電影中絶對禁止出現以下畫面:
緊身的女性服飾、男女之間的身體接觸及曖昧的語言、有關於軍隊、警局或家庭的笑話、
留有落腮鬍的反面角色 (伊斯蘭成年男性蓄鬍,可能使觀眾將反派角色形象與宗教形象相連)
、 外語或粗鄙的語言;外國音樂或其它類型的歡樂音樂等等;
其它諸如像"達文西密碼"這類型電影涉及宗教或其相關人物為拍攝主題,
或帶有影射對伊斯蘭宗教及先知不敬的影音著作,更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情節較輕者,只是影片被打入冷宮永不見天日,情節重大者可能因此身陷囹圄。
<絶命三樓>警察臨檢一個派對,所有的人死命的逃亡。一個醉酒的女孩跳到建築物的三樓....
這樣的受限條件環境下,伊朗的電影是怎麼突破障礙站上國際舞台的?
伊朗導演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 ;Abbas Kiarostami ,以下簡稱阿巴斯),
在80年至90年代期間,當國際社會對伊朗一面倒的持有負面評價時,
他的電影向世界展現出伊朗慈悲和藝術的一面。
阿巴斯與其它幾位同時期的電影創作者跳離了所謂"伊斯蘭電影模式”-
亦即以詮釋宗教或道德戒律為主旨的敍事方式,將故事的主角設定在兒童身上,
用一種溫和的、沒有任何政治意識型態的敘述方式,以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
把孩童的善良與天真形象透過感人的細節和細膩的手法,反映成人的良心世界和人生的苦難,
這樣的方式有效的迴避了兩性關係或政治上的敏感禁忌。
此類兒童題材電影,故事中的小主人翁們雖然歷經重重困難,但絶不失望悲觀,
一如在夾縫中求生存伊朗的電影人。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誤拿了同學作業想要歸還,又不知同學家的確切地址...
<天堂的孩子>我不想得冠軍,只要得第三名就好了,因為.....
伊朗電影之所以能夠屢屢得獎獲得國際一致推崇,細究其原因,亦是其來有自;
伊朗電影從業人員在種種條件限制下,無論硬體、技術或是資金等相對較為貧乏的狀況下,
無法製作與好萊塢式的視覺盛宴相比,既不用高科技技術製造震撼視覺效果,
伊朗影片取景一向是自然的,光影和色調採自然光而沒有人為干預,
展示自然的地域特色;著重人物角色的刻畫,
伊朗電影影像的真實自然和簡單對於接受或習慣閱聽刺激的觀影人來說,
以一種近似返樸歸真的形式,成為另類的一股影響力,不僅顯示出感人的魅力,
也成為外界了解伊朗的一種窗口,使其獲得國際的肯定。
<悲傷阻愛>從小青梅竹馬,但礙於媒妁之言。有情人是否能終成眷屬....
<分居風暴 >這部電影(又譯名 "伊朗式分居"或"一次別離"),再次讓國際影壇驚豔!
分居風暴這部電影在各大國際影展連戰皆捷,囊括:
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男女主角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像這樣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作品,在走向世界前也險些流產;
原因是本片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因公開批評政府,孤立有傑出成就的電影工作者,
導致本片勒令停拍,最終導演被迫為自己的言論道歉,才換得解禁得以復拍。
<分居風暴>
<分居風暴 > 讓伊朗電影跨越一般對伊朗電影以兒童題材局限的刻板印象,
一如伊朗電影一向的本質,角色(人物)是事件的重心,
導演在此片中著重劇中人物在現實利益與宗教信仰間艱難取捨,
就算文化不同、語言不同、 演員不熟,卻能讓不同區域的人跟著片中角色遭遇的每一個困境感同身受。
伊朗是具有深厚文明的文化古國,電影工作起步雖晚又限制重重,
創作內容卻充滿細膩情感而不嘩嚨取寵;在國際媒體的新聞鏡頭下,
對這個伊斯蘭國家的報導總是聚焦核爭議,外界很少認識伊朗的現狀,
政治因素加深了人們對伊朗社會和文化的關注,而伊朗的電影成為一扇窗讓外界得以一睹其貎,
這也是伊朗電影超越文化價值方面的另一向成就。
<悲傷阻愛>
外語片在台灣是小眾市場,近來查覺有些伊朗電影其實台灣都有上映,但卻完全沒有任何廣告,
讓人扼腕...只能期待片商出DVD了...
<有人想和你說話>一場無情車禍讓一位單親母親的愛女腦死,傷心的母親為了讓女兒的器官能真正移植給有需要的人....
除了可以租DVD,某家頻道業者亦有專門一台以播放各國電影為主,喜歡外語片的朋友另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