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斯達姆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帝王的陵墓群,正面主要有四個陵墓遺址,
陵墓開鑿在垂直的山壁上,同波斯波利斯叧外二座皇陵,陵墓的樣式呈十字型,
距離地面有一段相當的高度。
早在大流士選定此處做為皇陵所在之前,由此地發現許多遠古時期的洞穴、
以及更早期的浮雕遺跡,一直以來此處就被視為神聖之處。
薩珊王朝時期,當時的君主Shapur將戰勝羅馬帝國軍團的事蹟記述於此,
同一件事情同時也可在Tang-e Chowgan看到相關的石刻浮雕。
Tomb of DariusII、Artaxerex、Derirs I (右->左)
大流士一世的陵墓還包括二段銘文,記錄了一代君王的統治理念的中心思想--正義。
"It is not my desire that a man should do harm,
nor is it my desire that he goes unpunished when he does harm".
這不是我所樂見,一個人去做傷害的事;這也不是我所樂見當一個人做出了傷害的事而沒有受到處罰.
除了大流士一世,叧外的三個陵墓應屬他的繼任者薛西斯(Xerxes)
及他的兒子亞達薛西斯(Artaxerex)、和他的孫子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而阿契美尼德後期的君王,如(Artaxerex II)、(Artaxerxes III)則葬於波斯波利斯。
在亞歷山大攻入波斯帝國之後,這些墓室原被密封的石門被砸毁,內部並遭劫掠一空。
洛斯達姆還有一個十分顯眼的標的物,叫做 Ka'bah-i Zardusht。
它的實際用途至今仍眾說紛云,一說是作為收藏當時聖書經典(如阿維斯陀經)的藏經閣,
也有一說是聖火壇或寶庫;除了這裏,帕薩加達也有類似建築。
西元260年,薩珊國王Shapur將他戰勝羅馬帝國事蹟儁刻在此地的崖壁上,
Shapur曾三次給予羅馬帝國迎頭痛擊,是繼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波斯國勢最強盛的時期
Shapur的記念碑石碑主題與畢夏普爾(Bishapur)並無二致,可參考本篇:
Bishapour古城遺址及Tang-e Chowgan石刻群
[Relief of Shapour I 241B.C ~ 272 B.C ]
[Relief of Ardašir I 224B.C ~ 241 B.C ]阿胡拉.馬茲達將Cydaris,象徵權力的環遞交給薩珊國王,
而國王以右手接過Cydaris並舉起左手向神祗致敬。
而在阿胡拉.馬茲達馬蹄下的是Ahriman,拜火教中的破壞之神。
[Relief of Bahram II 276B.C ~ 293 B.C ]
雖然Bahram II時薩珊王朝國勢不如以往強勝,對外他與羅馬的戰事中失利,
失去了亞美尼亞及部份美索不達米亞的領土;對內則無法資彌平其兄長Hormizd II
的反動,但他仍留下了數十處這樣的石刻在洛斯達姆。